凤凰艺术 | 假如布尔乔亚还活着,107岁的蜘蛛女会怎么想?
2018年11月2日,法裔美国籍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举办。
布尔乔亚被认为是20世纪和21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融合了深层心理暗示和高度形态创造而享有盛名。此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家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系列作品,包括1940年代末期的“人物”系列雕塑,90年代的“细胞”系列装置艺术,还有她生命最后十年的以纺织物为创作核心的作品,以及最为宏伟的、纪念碑式的巨型雕塑——蜘蛛“母亲”系列。以下是“凤凰艺术”带来的现场报道。
飘摇至永恒
那红色的一缕
它将永不
被打断,被抛弃
亦或被切断
这永恒的丝线,它
是你
——路易丝·布尔乔亚
在某种程度上,提起路易丝·布尔乔亚,弗洛伊德的那句名言永远在悠悠回响:“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事实上,如果想要试图去了解布尔乔亚,或许从艺术家的童年中便可惊觉,那被狠狠撕裂的伤痕,就仿佛是一条条绑紧布尔乔亚灵魂的丝线,让她终其一生与这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困苦和折磨相互对话。
▲ 路易斯·布尔乔亚和她的兄弟与父亲
1911年,布尔乔亚出生在法国巴黎一户古董挂毯修复家庭,但她的出生并不被期待——父亲想生一个男孩。布尔乔亚幼年时,父亲把自己的情妇带回家,做她的英文老师,而母亲只能忍气吞声。这一忍,就是十年。
▲ 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
父亲和家庭教师的不伦关系对幼年的布尔乔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由此她极度憎恶父亲,却又极度怜悯母亲。因为幼时的经历所形成的男性与女性的矛盾认知,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本质性问题看法等,使布尔乔亚其后20多年的创作重点放在“关系”上——而那些关系的“网络”,不也正是成为了布尔乔亚那四处探寻的蜘蛛触手,亦或是那千回百绕的丝线?
▲ 路易丝·布尔乔亚,《细胞(黑暗的日子)》,2006 钢、布料、大理石、玻璃、橡胶、线、木材 304.8×397.5×299.7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 摄影: Christopher Burke
“神小心翼翼地缝合着我鲜血淋漓的心脏。直至现在那梦的场景也鲜明地浮现在我眼前,这令我难过。”
布尔乔亚不乏痛苦却又冷酷地说道。
永恒的丝线与灵魂的呼喊
作为布尔乔亚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本次展览中“永恒的丝线”这一主题便参考了艺术家人生中最后15年来在布料以及缝纫方面的成就。她的织物雕塑和绘画是用她生命中长期积累下来的衣服、床单、毛巾以及其他纺织品所构成。事实上,这也赋予了这些传记体般的作品,与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特性。
听,在那些丝线的节奏韵律中,那是一个鲜活灵魂的呼喊。
但人们或许难以想象的是,布尔乔亚直到25岁时才真正开始学习艺术——雕刻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装置艺术家,布尔乔亚却终其一生在不同领域随意尝试。在这里,永恒的丝线可以被解读为一个无意识的、无时间性的永恒国度,而也是在那里形成了各种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但是属于她的艺术形态——就像是她的作品中常常表现的那样,纠缠、混杂,却永远清晰有力。
▲ 开幕现场
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其主题总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背叛、复仇、焦虑、迷惑、攻击、不平、孤独,抽象深奥但具有情绪上的震撼力。她终生被这些主题吸引,但却不断变换材质、风格、形式,进行反复探索,因此面貌丰富而多变。
▲ 展览现场
而本次展览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正是布尔乔亚在世时其档案馆的梳理人,非常熟悉这些精神世界中的细微变化,并策划过很多布尔乔亚展览。在他看来,如今很难找到比龙美术馆更好的空间来展出布尔乔亚作品——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得建筑与艺术,空间性和精神性相互融合连接。
可以说,中国首展是对布尔乔亚作品的多重解读,展览以“切不断的线”这一贯穿其全部创作生涯、极具象征意义的主旨元素来连接始终。此处的丝线,不只是指布尔乔亚漫长的职业和艺术生涯,同样指向了那些与她产生交集的艺术家、思想和社会现实——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塑造了布尔乔亚的艺术和职业特质。
四个孩子的母亲、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则表示,她其实在2012年就开始琢磨准备本次展览,而2016年的女性大展“她们”更是加深了她对于女性题材的探讨以及举办展览的信心。通过这场中国首秀,希望借助龙美术馆的巨大空间,让观者可以看到强烈又真实的情感。
▲ 路易丝·布尔乔亚,《细胞X(肖像)》 2000 钢、布料、木材、玻璃 194.9x122.6x122.6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事实上,布尔乔亚感情相当的丰富,也很脆弱。她经常落泪。很多时候她将这般难以厘清的情感转移成创作的泉源,她说:“我的情绪实在太多,让我很难应付,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情绪的能量转为雕塑的缘故了。”
▲ 路易丝·布尔乔亚,《细胞 XX (肖像)》,2000 钢、布料、木材、玻璃 188×124.5×124.5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收藏 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 摄影: Christopher Burke
蜘蛛!!“妈妈”??
在人类近几十年的文化史中,如果提起“蜘蛛”,或许两位“蜘蛛人”最能被人想起——蜘蛛侠和布尔乔亚。在本次展览中,最为重量级的作品当属一进展厅便可看到的巨大蜘蛛雕塑。事实上,这也是这件作品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展出后,首次外借展示。有意思的是,蜘蛛侠(Spider-Man)和布尔乔亚(Spider-Woman)正好“一男一女”,暗示了蜘蛛背后的某种性别指向。
▲ 展览现场
布尔乔亚标志性的作品“蜘蛛”代表了她的母亲,同蜘蛛一样,母亲在家族的古董挂毯修复作坊里也扮演着织布与修复的角色。因此“永恒的丝线”也代指维系母子关系的脐带。蜘蛛从自己的身体中织网,建造出一座极具生命力的建筑,正如布尔乔亚从自己的身体中来创造雕塑。
布尔乔亚经常说,蜘蛛聪明、耐心、灵巧、有用,就像她的母亲一样。因此,作品《妈妈》中蜘蛛的身体内部有一个装满大理石蛋的蛋囊。同时,蜘蛛也是最优秀的织工,用自己的身体织网,就像布尔乔亚自己一样。她曾说:“我的身体就是我的雕塑。”观众被邀请游走在这个庞然大物之下,它那拱起的保护性外壳,不由让人想起家或者子宫。
▲ 路易丝·布尔乔亚,《蜘蛛》1997 钢、挂毯、木材、玻璃、布料、橡胶、银、金、骨 449.6x665.5x518.2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用绘画所克服的恐惧
但在同时,布尔乔亚不仅制作雕塑作品,还留下了无数的绘画作品。 “绘画”是日记的一种形式,也记录了艺术家本人一天天克服恐惧的过程。布尔乔亚活到98岁,实际上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依然坚持每天画画,把它变成为雕塑,灵活的扩展为自己思考的手段。
▲ 路易丝·布尔乔亚,《上午十点是你走向我的时刻》2006 纸本蚀刻版画、水彩 37.8x90.8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等待的时间》 2009 布料、干刻铜版画、墨水、档案燃料、塑料 135.9x101.6厘米 致谢:豪瑟沃斯
▲ 路易丝·布尔乔亚,《蜘蛛女人》 2005 手工纸干刻铜版画 34.3x34.3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在她早期的绘画作品中,“线”通常象征着头发与扭曲的时间。她的悬挂式雕塑有着这样永恒的矛盾与疑惑:牢固却脆弱,被固定的却可以改变。它们悬挂着,从一个单独的点开始并且只依靠一根线支撑。
▲ 路易丝·布尔乔亚,《螺旋形女人》1984 青铜、石板盘,悬挂件 48.3x10.2x14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情侣啊,那不断纠缠的一生
对布尔乔亚来说,“情侣”是男人和女人,但同时也是母亲和孩子。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吸引与排斥的双重性,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男性与女性,阴性与阳性。这种双重性贯穿于路易丝·布尔乔亚的所有作品之中。
▲ 路易丝·布尔乔亚,《情侣》,2001 布料,悬挂件 48.3×15.2×16.5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 摄影: Christopher Burke
▲ 路易丝·布尔乔亚,《情侣》 2003 布料、大理石 6.4x45.1x33.3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情侣》2002 玻璃珠、布料、钢 41.9x43.2x33.7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情侣》 2001 布料、悬挂件 48.3x15.2x16.5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布尔乔亚曾说过:“只能选择,是接受过去,还是消灭记忆”。她的工作室是由工厂改装的,有着许多石头。 “在这个工厂,一百年前的男人和女人们,好象偷偷做了些什么”——她谈到了身为一个女人的矛盾:"做一名雕塑家,你必须要有侵略性…作品才能产生独立的风格......当一名独特的女人,又想被人喜爱,其实很困难的,渴望被人喜欢是颈上的一种痛。"
▲ 路易丝·布尔乔亚,《一起》2005 布料、不锈钢 38.1x50.8x61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无题》2002 挂毯、铝 30.5x30.5x30.5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无题(7号)》 1993 青铜、硝酸银铜绿 12.1x68.6x43.2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心》2004 橡胶、不锈钢、金属、线、塑料、木材、纸板 59.1x48.3x29.2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身为女子,若要在艺术上有独立,但又得顾及人们的赞同与拥抱,这份不安全感一直跟随着布尔乔亚。不过,在两者之间产生冲突时,她宁愿选择前者。当代人将她奉为女性主义的偶像,虽然她的艺术大都以女人的角度作出发,但她却认为她的作品反映的是个人的经验,并拒绝这种被窄小化的归类。
▲ 路易丝·布尔乔亚,《情侣》,2007-2009 铸造抛光铝,悬挂件 701×335.3×289.6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收藏 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 摄影: Christopher Burke
▲ 路易丝·布尔乔亚,《歇斯底里之弧》,1993 青铜、抛光铜绿,悬挂件 83.8×101.6×58.4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 摄影: Christopher Burke
丝线,是触手亦或天线?
▲ 开幕讲座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沈奇岚、向京、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杰瑞·格罗威、乌尔夫·居思特。图片版权©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纽约。摄影:洪晓乐。龙美术馆(西岸馆),2018年。
于艺术家而言,通过缝纫、针线和连接这些具有象征性的举动,为她消解了伴随一生的对于分离和遗弃的恐惧,也让她怀揣了对于和解与修复的愿望。布尔乔亚通过缝合再缝合自己被撕裂的身体和心灵,把自己的人生与别人的人生缝合起来,热烈地拥抱在一起。由此,雕塑成为布尔乔亚的治愈工具,她通过凿石子、砍木头、用针线缝合布料,找到感情的平衡,达到宽恕和宽容。
▲ 路易丝·布尔乔亚,《带包的女人》,1949 青铜、着色、不锈钢 165.1×45.7×30.5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 摄影: Christopher Burke
布尔乔亚的艺术世界链接了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理世界,并由此追溯到人类普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现实世界或家庭关系,女性、母亲、妻子身份的持续探索,也让她的作品中存在较强的实存主义倾向。布尔乔亚她的作品具有自传性质,但并不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她所讲述的背叛、担心、孤独等主题可能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她的独白与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共鸣,通过她的作品可以再次确认。
▲ 路易丝·布尔乔亚,《缝叶精灵》1963 青铜、着色,悬挂件 100.3x57.2x57.2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无题》2004 铝,悬挂件 182.9x106.7x116.8厘米 致谢:豪瑟沃斯
▲ 路易丝·布尔乔亚,《无题》 1996 布料、线、钢、骨、橡胶 281.9x215.9x210.8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亨利特》1985 青铜、悬挂件 152.4x33x30.5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巢穴》1962 青铜、着色 55.9x55.9x55.9厘米 伊斯顿基金会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一日之时》2006 档案燃料、布面数字印刷,一套25件 44.5x68.6厘米 路易丝·布尔乔亚信托机构收藏
也因此,布尔乔亚的艺术被称为“告白艺术”,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日记,作为作品坦率地表现出来——人们将她的作品归类于女权主义,但她却强烈反对把自己的作品捆绑成某种“主义”——在艺术家看来,她只是在说自己的故事,而自己恰好是一名女性。
女权主义者试图将我视为偶像、母亲,这很困扰我,我不想成为母亲,我仍然是一个试图认识自己的小女孩。
布尔乔亚的艺术生涯直到她98岁去世时才真正结束,或许她用了整整一生来探寻自己的女性身份究竟是个母亲还是小女孩;而随着无数人流在她的蜘蛛身下穿行,这个问题必将以千丝万缕之态,或凶猛,或静默,或温和地缠上每一个人的心头......
而在这个性别凶猛的时代,如果路易斯·布尔乔亚还活着,这位107岁的艺术家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关于艺术家
▲ 1975年路易丝·布尔乔亚身着她的乳胶制雕塑《阿温扎》(1968-1969) ,后成为装置作品《冲突》(1978) 的部分。图片版权©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摄影:Mark Setteducati
国际知名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尽管从1938年起至2010年去世她一直居住在美国纽约,法国的童年时光仍是她最主要的灵感来源。她以身体为基础原形,全范围地探索了人类状态。从富有诗意的画作到房间大小的装置艺术,她能够将自身的恐惧具像化从而驱除。“记忆”、“性”、“爱”和“遗弃”是她复杂的作品中的核心主题。
布尔乔亚的作品被包括在全球各地收藏中,2007-2008年间由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巴黎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主办了大型回顾巡展。近期她的作品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以色列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个展中均有展出;目前布尔乔亚的蜘蛛装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在德国柏林申克尔馆和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的格伦斯通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最近已开幕。
关于策展人
▲ 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
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是纽约的一名策展人和作家。近期的策展项目包括:2018年在福特斯达洛亚及达加布里埃尔画廊举办的“那个欲望的隐晦目的”;2016年在西班牙曼弗雷基金会举办的“杉本博司:黑盒子”;2015年在伦敦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伊黛沙·亨德烈斯:从她木质的睡眠中…”;2014年与策展人朱莉·西尔维斯特在尤麦克斯博物馆和佩萨宫共同策展了“赛·托姆布雷:天堂”;2013年在墨西哥城的艺术宫举办“路易丝·布尔乔亚:小蜘蛛”;2013-2015年间与策展人佛朗西斯·莫里斯共同策展的“草间弥生:无限痴迷”,巡展至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丁美洲艺术中心博物馆、巴西文化中心、大竹富江艺术馆、塔马约博物馆;2013年在豪瑟沃斯伦敦策展的“布鲁斯·瑙曼:神经错乱”;2012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策展的“翠西·艾敏:它意味着什么”和“再见美国派”;2012年在多哈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策展的“路易丝·布尔乔亚:意识与无意识”;2011-2012年间策展的“路易丝·布尔乔亚:回到被压抑者”,分别在普罗阿基金会、大竹富江艺术馆、里约热内卢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伦敦佛洛依德博物馆展出;2011年在哈瓦那的古巴照片档案馆策划的“拉里·克拉克”;2009-2010年间策展的“安迪·沃霍尔,美国先生”,分别在波哥大市的共和国银行美术馆、布宜诺斯艾利斯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圣保罗州立美术馆巡展;2006年为古巴摄影成列馆策展的“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恐惧和亵渎”。
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出版了大量有关战后及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罗尼·霍恩,珍妮·霍尔泽,埃丝特·克拉斯,菲利普·加斯顿,雅克·雷纳,雅尼斯·库奈里斯和米尔顿·雷斯尼克。目前,菲利普也正在准备出版一本路易丝·布尔乔亚的专著,集中解读艺术家的深层创作心理。
展览信息
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
展览名称: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
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史密斯
展览日期:2018.11.03—2019.02.24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部分图文来源于龙美术馆及网络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dbk 责编/dbk )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